上座部佛教吧
关注: 2,524 贴子: 17,116

愿佛陀的正法长驻。

  • 目录:
  • 佛教
  • 7
    比犍陀罗风格更加神秘热烈。
  • 11
    2022年6月18日收到缅甸联邦共和国授予玛欣德尊者“正法光辉大旗帜”荣衔的证书和印章。 2020年3月,缅甸联邦共和国为了表彰玛欣德尊者对弘扬佛陀教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颁授其“正法光辉大旗帜”荣衔。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尊者本人无法亲往缅甸接受。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与云南省民宗委、省佛协经过两年多的往来协商,最终以邮递方式寄来荣衔的证书与印章。
  • 7
    请贤友们在手机里找一下这个软件。可以听尊者的讲座。名字叫美德雅。
  • 22
    让我们来讨论,圆满觉悟的佛陀所开示的第三部经──《燃烧经》:佛陀证悟不久之后,一千位拜火教的沙门决定出家为比库。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拜火物品抛进尼连禅河里,然后出家。 他们的巴利密已经快要成熟,而佛陀则想:“在过去,这一千位比库早晚都拜火。我要教他们说十二处在燃烧,如此他们就能够证悟阿拉汉道果。”因此佛陀选那些新比库过去礼拜的对象作为课题,善巧地把它转化为一个隐喻来向他们开示真理。    佛陀即将向那些比
  • 1
    《六处分别经》为如来、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调御者按照调御向八个方向奔跑:有色者见色、内无想者外见色、胜解就是清净者、到达并住立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到达并住立于想受灭定。
  • 74
    坚持学习,虚心接受批评。
  • 0
    由于渴爱新的, 而舍离旧的。 (或者渴爱旧的而舍离新的) 但渴爱从不来源于自由与解脱, 只是放恣去抓取, 犹如猕猴(上蹿下跳), 攀枝捉条, 放一取一。
  • 3
    学员:在南传上座部,出家的条件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如果父母不同意,他还能出家吗? 尊者:出家的条件就是他并没有造成出家的障碍,好像有些人天生耳聋、瞎子、跛子、**、麻风、癫痫,这些就不允许出家。还有他曾经造过五逆罪,譬如杀父、杀母等,这些都不允许,或者曾经玷污过比库尼,这些都不能够出家;对于父母不同意的,按照现在上座部佛教的说法来说就是:假如他父母都是佛教徒,他就必须得经过父母的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
  • 2
    在家八戒和在家十戒中,有离非梵行学处。经典中常见的梵行有四种: 1.远离性行为 2.沙门法,出家修行的生活 3.佛陀的教法 4.圣道 在戒律中离非梵行学处的“非梵行”是第一种意思。即性交,性行为。对象包括人、非人和**。性别包括男性、女性、般达阁和两性人。对于本条戒律,需要有交媾的对象才能构成违犯,一直以来所流传的故意出精(自慰)属于非梵行学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对于出家沙马内拉十戒,虽然离非梵行学处也没有包括故意
  • 3
    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关于比库们行医、算命、给祝福等等。佛陀在巴利圣典说里,进行这些活动的比库们,是在进行tiracchànavijjàya(直译为**明)低俗的技艺,是邪命而活。——《长部.梵网经》及《长部.沙门果经》 涵盖在这一词的活动包括:算命。看风水。驱邪和驱鬼。念咒。为一些事(例如结婚、公司开张)选吉日。激起性能力或致使性无能。进行洗礼(例如洒“圣”水)。行医。对于完整的例举,请参考其出处的经典。   佛陀说,这些事对
  • 25
    九种受监护的男女该怎么理解?rakkhità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感觉不是特别的清晰。自愿的婚前性行为是否触
  • 11
    如来既不会出现在梵天界和天界,也不会出现在**界、鬼界或者地狱界,如来只会出现在人界。天界太快乐,不适于修行;**太愚痴,鬼很痛苦,地狱更不用说了,而且他们的智慧也不足以明白佛陀的法义,因此佛陀只会出现于人世间。 同时,如来也不会出现在其他的轮围世界,只出现在我们这个轮围世界。即使是在这个轮围世界,也不会出现在瞻部洲以外的其他地方,只出现在古印度的“中区”,也就是恒河流域中游一带地区。佛陀在《 律藏·大品
  • 9
    1.巴利语三藏及义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rWNBg 密码: adfi 2.巴利经典选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87i7R8 密码: v2vr 3.上座部基础知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Y7dxiG 密码: 444y 4.汉译南传三藏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vrAxbr 密码: 9jt3 5.戒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KNKlaN 密码: ***8 6.课诵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FzsoVZ 密码: fmie 7.尊者作品选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vrB6FR 密码: hjcm 8.禅修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o9V1PP 密码: jg3t 9.阿毗达摩知识 链接:
  • 8
    在经文中,僧伽(sangha)这个词[字面意义为: 团体、集体]通常指两个意思之一: (1)一群出家的比库与比库尼(b
  • 141
    世尊说:“只有一些人能证悟修行的最终目标——涅槃,有一些人却不能。” “假如有个想去王舍城的人前来向你问路,你详细地告诉他方向路线,他在得到指示后却朝反方向走错误的道路。另一个人也来向你问路,他得到指示后顺利地到达王舍城。我问你,王舍城存在,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存在,也有你作为指路人,为什么一个人会朝反方向走错误的道路,另一个人却能顺利地到达王舍城呢?” “同样的,涅槃存在,通往涅槃的道路也存在,也有我
  • 3
    欲望与苦是分不开的同伴,经由细想整个欲望的循环过程, 可以证实这一点。当绵密、细心地观察欲望时,会发现苦总是尾随欲望来到,它有时表现为痛苦或恼怒,或隐伏为一种持续不满足的张力。 欲望萌生时,它在内心创造一种匮乏感及不满的苦,为了终止这种苦,我们奋力地满足欲望。
  • 30
    请问助印1本佛陀如是说,1本散播慈爱,2套佛像,佛历,止观之道表(3张1套),2本上座部佛教念诵集共
  • 17
    ~尊者 雷瓦达(Ven. Revata)~ 问: 尊者有提到:在佛陀的时代,有许多他的大弟子或其他弟子都迅速证得
  • 254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里,Indra及所有欲界天的天人都可以被称呼为Yakkha,好多经里,不光中部的37爱尽小经,其他的经也有许多。相应部里除了有专门的Indra相应经,同时也把一部分与Indra有关的经文直归为“亚卡相应”的部分。但是色界天以上的很少见到有称呼为yakkha的。 所以佛教里说到的亚卡Yakkha(夜叉Yaksha)一直以来都是包括了因陀罗的所有欲界天。并不是单指福报低的天人。原因是我们中国人对“夜叉”这个词,先入为主了,集体无意识。具体
  • 15
    本吧的一切活动都皆以上座部佛教为准则,尊重上座部佛教传统。以《巴利三藏》、义注和清净道论等典
  • 14
    阿耨楼陀所着的《摄阿毗达摩义论》,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中一部精拔的作品,字数不多,文简义丰,略
  • 19
    一、八圣道与止观 佛教修行的目标是为了解脱生死。为什么要解脱生死?因为生死本身就是苦,而且伴随
  • 1
    《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译文的若干问题 ——兼谈语言文献学对佛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节选) 蔡奇
  • 9
    感谢贤友们的关注!我母亲原本是一个极度情执的人。 记得在我18岁那年,我小弟溺水死亡后,她每天流
    捨离 3-3
  • 5
    班迪达尊者开示说:[佛教]巴利语作(Buddha Sasana),是佛陀给予,关于自我培养身、语、意行的教导。也许更恰当的说法是 [佛陀的教养]。要真正变得有
    Kiritsugu 2-6
  • 3
    由于鬼是微细五蕴组成的有情,他们总是漂浮不定,喜欢附在有形体的物质如树、神主牌、塑像、玩偶、石碑等,这也当然包括人或动物在内,无论对象是活的
  • 9
    1. Tipitakadhara=三藏持者(背诵) 2. Tipitakakawida =三藏持者(口诵与书写) 3. Maha Tipitakakawida =大三藏持者(口诵与书写之杰出者) 4. Dhammabh
  • 3
    http://pan.baidu.com/s/1sjumvlb
  • 28
    如果研究佛法,我们便会了解究竟法有四种:心、心所、色法、涅盘。为了了知涅盘,我们必须了知首三种究竟法,也就是名法与色法。  究竟法显然无法
  • 2
    上座部佛教律、经、论疏释的总称。原系古僧伽罗文,包括《大疏》等古代僧伽罗沙门的著述共28种。5世纪时,由觉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人译编为
    叫我罗尼 10-16
  • 5
    佛陀要成立僧团。他成立僧团,并不是为了让比库有得吃,人们也不需要出家成为比库僧团的一份子才有得吃。在家人什么都有得吃,已死的鸡、狗、猪等都可
    机械人666 12-31
  • 2
    资料分享:《无碍解道》在线阅读 http://jingwen.buddh.cn/mulu/xiao-bu(7).html
  • 1
    2012年7月21日下午,帕奥禅师在台湾静乐禅林止观禅修营做了一场开示。开示之前,禅师问:“你们是否想要让佛陀的正法,长久快速地传播?” 大众回答:
    清之尢 4-16
  • 0
    http://pan.baidu.com/s/1sjQEC5B
  • 0
    http://pan.baidu.com/s/1i37XXOD
  • 9
    对于心的字源学分析,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然就会出现误解。citta(心),是cinteti(认识、知道)的过去被动分词,动词的字根是cit。 citta有另一种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贤友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