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沱茶吧
关注: 80,391 贴子: 3,040,891

抖音 较瘦碎碎念

  • 目录:
  • 烟酒饮料
  • 31
    发出去好一会才发现标题打错字了,删了重发😓 + 四月的收茶得到了很多吧友茶友的支持,不过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5月的统计做的迟了点。还是之前的规则,本次统计听取了一些吧友的意见增加了一栏收茶价格,默认是单饼(沱、砖)价,有报价的都会写上(许愿的除外)。最后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购买建议。
  • 78
    对于每个普洱茶爱好者而言,家里有个几十上百斤的茶叶库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自接触伊始“存茶”二字便伴随左右。 存茶的乐趣不仅仅在喝,如因某人某事、纪念某个日子,或宝宝出生等家有喜事之时,总想借此机会买点茶叶留个念想,感受存茶一路的变化,多年后追忆当初,心中回放一段当年的生活影像,颇有幸福之感。对于更多茶友而言,亦或是出于经济考虑,每年存一些、喝一些、再送一些,多年下来手里也有不少的库存可以轮换调剂
  • 8
    在普洱茶界,多数人认为普洱茶文化的专著是由邓时海先生在1995年在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为普洱茶文化写作的肇始,但是在这之前就没有人做云南茶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任何内容都不是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都是行业从业者群策群力的结果,它而并不是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迸出来。 而赵春州和张顺高老师主编的《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西双版纳茶叶专辑》,为后来的普洱茶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母本。 文集中收录了蒋铨
    WH19711 5-31
  • 42
    传统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由于它的特性使然,存放到后期转出的温润醇厚是很多老茶客都会追随的方向。 但是源于我国地大物博, 不同省份时候环境不同,当普洱茶存放十多二十年以后,即便是按照如今流行的“干仓”方式,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口感表现。 那么,在干仓概念流行以后,新时代的普洱茶第一个冲突出来了, 这里就延伸出一个新名词“广东仓”。 有句话讲:普洱茶生在云南,长在广东。 由于接壤港台,生活饮食习惯相仿,广东也是
  • 24
    上文说到,07年内地的首次普洱茶热潮破灭, 崩溃后的市场一地鸡毛,留给笔者最深的印象,应该还是05年春天一篇与“猪圈”相关的报道。只记得是挖掘普洱新闻素材的途中,记者找到了一处位于四会的普洱茶做旧造假作坊,除了使用廉价茶叶洒水做旧以外,最为吸精的是不远处紧挨着的养猪场。由此一篇热门小作业的几要素完备,作假,冲突、矛盾、食品卫生等等当下自媒体依然惯用的流量密码牢牢掌握,经媒体各种口耳相传,不知怎么到后期就
  • 36
    纵观普洱茶,这个行业就是一个五脏齐全的小社会,在这个行业内待久了,你会发现各种有意思的,见过的没见过的东西。伴随着外界自媒体对于普洱茶行业的风吹草动大肆渲染,屡屡登上媒体头条的普洱茶,几乎都是伴随着各种负面新闻,由此在外界观众看来,“普洱茶”这三个字,头上标签也都是各种的负面名词。 可究竟是哪些事情,导致了这个行业在人们心中变味了呢? 今天我们不妨捋一捋,看一下普洱茶这些年是如何过来的。 我们把时间拉
    kokett 5-24
  • 40
    几年前在贴吧发了一点点茶气小心得https://tieba.baidu.com/p/6123632707,没想到到今年还有朋友回复,在此很感谢各位吧友的关注。 距离上次开贴已经5年,想想也从新手变成了10年老茶客了,这次再开交流贴,分享一下这几年对茶气的进一步理解。注明下:以下观点纯属个人主观感受和心得。 之前讲除了茶,其他的食物也都有气,现在觉得,除了食物,万物都有气。气感就是个人接触到各种事物身体产生的能量反应。试想下在观看颜色影片时候是不是全身
    158335 5-22
  • 77
    我算是半资深老茶客,最早那会儿福建安溪的铁观音火的不行,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爱喝茶,后来接触台湾高山茶、福建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然后不同地方的茶都会有选择性尝试,铁观音农药事件后开始喝岩茶,不过岩茶里面水深,什么正岩、马头岩、牛栏坑、慧苑坑、老枞水仙等等…不过岩茶我还是十分喜欢的,现在也是几乎每天都来一泡,再后来福鼎的白茶慢慢火了,一开始喝觉得不习惯,慢慢的发现居然喜欢上了这种另类的口感,从白毫
  • 84
    突发奇想想看看大家都收什么茶,出茶的原因很多没啥好统计,但是大家都收的茶一定有过人之处。前面几个月的帖子都没了,从四月开始,如果大家支持我就做下去。 统计很简单,就看收什么茶,多少人收,许愿整活的不算,同一id重复的不算,年份有些收的时候没写,方便查的我都尽量查了填上,人工统计难免疏漏,仅供娱乐。 关吧当然是下关茶先来,最多人收的是五星班盆、好市、销法沱以及岩子头、六星大白菜。
  • 96
    对于普洱爱好者们而言,“存茶”二字,说起来简单,不外乎将茶叶存放起来,静待未来的岁月转化。道理是如此,但是同样存茶,不同环境下对茶叶的后期转化都是有着巨大影响的,我们就聊聊常见的存茶过程中几个需要避免和忌讳的重要环节。 1:湿度 存茶湿度是每一个茶客接触普洱茶以后首先了解的跟仓储有关的名词,尤其是在这十多年的互联网上,更是将“湿度”的影响无限放大,仿佛湿度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东西,茶叶必须远离水分以免发霉
  • 80
    一年来不知是不是XG后遗症,每天头晕脑胀、心慌心悸,肠胃咕噜咕噜乱叫,去过多次医院,大夫也没说出所以然,最后说是植物神经紊乱,包括肠胃植物神经紊乱,不建议喝茶,尤其不能喝浓茶。 这一年来,烟戒了、酒几乎没喝、茶也几乎没喝。昨天闲的没事,泡了一壶熟茶,本以为自己好多了,以为熟茶应该没啥事,结果一夜没咋睡,倍精神。 吧里大神多,问问大家什么茶对神经影响小?白茶会不会好一些?总不能永远喝白开水了吧 改天再试试
  • 67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贴吧好文一篇接一篇,很久没有这么多茶友共同参与就一个话题展开探讨了, 很喜欢这种氛围,这才是一个贴吧/论坛应该有的样子,无论对与错,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子能让更多的茶友参与其中,多了解,多对比,共同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而不是动则人参攻击,口吐芬芳,那是没教养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开一片无纸红印庆祝庆祝🎉
  • 109
    小结十几年喝茶实践。。。基本上是制茶工艺决定了喝茶的口粮和存茶的结构。 制茶工艺:包括毛茶制作工艺。。。毛茶储存工艺。。。成品茶制作工艺。 大益生茶:毛茶揉捻度高,成品茶紧压度高,制作工艺加压,对细胞壁破坏程度低。。。对温度和湿度耐受度高。。。但是转化周期长。。。新茶(几年内)苦涩,刺激,比较难入口。 下关生茶:毛茶揉捻度低,成品茶紧压度高,制作工艺是冲压,对细胞壁破坏程度高。。。对温度和湿度敏感。。
  • 38
    当然是云南白茶工艺了 白茶不经杀青 只有萎凋工艺 最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 白茶萎凋工艺在25度左右,湿度70-80,传统工艺需要60小时才萎凋完毕,在云南最后也是用晒干的方式,而不是碳火烘干,保留了最多了活性物质,内质,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等酶,后期转化不可限量 完全是所谓普洱茶传统工艺不可相比的。无论是酶的保留,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的保留,各类水浸出物的指标,都甩传统工艺不知道多少条大街了。 尤其是越陈越香,已经
  • 117
    近日忽见远方大海倒挂,水成一片,我决定探探深度。在利益面前,有多少人保持初心?有多少人有批判思想,有多少人有独立思考能力?人生百态,人人不同。普洱茶工艺这个问题,资本涉足太深了,资本可是一个能指鹿为马,划重点:而且必须是马,的一个事实,有一种“正确性”的引导。讨论“普洱茶”必须理清普洱茶这个名称叫法从何而来?因何而生?为何要叫普洱茶,而不叫滇绿。思茅为何改名叫普洱?“普洱茶”三字何注解?“普洱茶,
  • 12
    茶的路径 采茶、加工工艺、存储转化。 每年的天气气候不同、采茶时节不同、采茶标准不同造就了茶的原材料鲜叶不同。加工工艺变与不变也是考察大厂制茶监督、跑山小商贩、茶农制茶的独门绝技。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总觉得自己很NB。无论是小商贩、茶农、倒卖茶的人,只有经过相互的贬低对方来提高自己,这就是现实,人设建立的赤裸裸。其实都知道自己品茶制茶水平在哪个高度。 制茶倒卖茶的人太多,实际能掌控好制茶工艺的人不多。能
  • 90
    这几天热闹,讨论热烈,只要不上升到人参公鸡说出自己看法觉得都挺好,有讨论才有进步嘛。诸多回复里今夕何夕写得挺有意思。聊工艺,捎带着说说仓储,因为部分角度和程度上说都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味。 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这俩概念,本身有一定模糊性,第一需要引入时间线和标准样本来对照说,号级茶多数看到资料和部分学院派看法按今天多数人的观念来说都是“新工艺”,红汤、潮水。。。,“照样转化”(我没样本也没喝到,所以
  • 116
    最近老听到朋友聊茶,聊着聊着就说某牌子茶跑偏了,某牌子茶也跑偏。。。这里谈谈我个人的意见所谓正,偏,都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何谓正?又何为偏?感觉这个并没有那么容易说清楚。 打个比方说,50-70年代的普洱茶是正统吗?我看未必,传统普洱茶行业,因为战乱,早就有点断代了,有的也只是“复刻”和重新发展罢了。 然后到了70年代,熟茶,这一新兴事务诞生了,那么是否意味着违背传统的全体熟茶,都跑偏了呢?答案显而易见,并不
    junplus2 12-24
  • 129
    新开个帖子简单记录下零七碎八的一些试茶记录,可能会有更多的一些得罪人的评价。慢慢更新。
  • 108
    提起今天的茶企的龙头,首先想到的是大益,但是又有多少人还记得,07年以前,喧闹的普洱茶市场中,大益尚在老三的位置前后徘徊? 这么多年,为何又变成今天这幅局面? 笔者接触普洱茶时间比较晚,刚好赶上了轰轰烈烈的“猪圈普洱”事件,在那个随便什么茶树叶子压成饼都换成茶的年代,大益的影响力无足轻重,大家买茶还都是奔着昌泰、下关,包括我自己喝茶也是过了好久才去买的大益。 我们把时间拉回2004年,大益在2002~2003年间陷入了严
    20King 6-10
  • 71
    最近发帖不易啊,图片老被吞 金色韵象这个系列也是大益源远流长的产品了。前阵子喝了一泡05年200克小金色韵象,一泡06年666克大金色韵象,都是金色韵象里的前辈级了。想起手头还有一片21年,大半年没喝,跟踪一下。 新茶的时候就发过帖,那个时候感觉烟味比较不稳定,若有若无的。现在闻起来烟蜜香浓,花香中带点陈味。泡开端杯是沉稳的烟蜜味。
    易无含 2-26
  • 78
    易武茶的做茶历史悠久,如今很多存世的百年号级老茶都有选用的当地原料,如今的优秀表现也为易武茶的知名度打下了坚实了口碑。 接触普洱比较久的茶友,大多数也都是非常痴迷易武茶的,因为只要当大家接触过上了年份的老易武,会发现它转出来的魅力多么精彩, 从新茶阶段妖艳的花蜜香和茶汤的柔顺,到多年以后香气滋味越来越明显的变化,更是让人痴迷 易武也是被茶叶爱好者们开发成熟度比较高的产区,具体到一些细致的村落、寨子都被
  • 43
    2001年,广州新业茶行首次与下关茶厂合作,选用优质布朗山原料,生产了赫赫有名的经典产品“8853”,这款茶的滋味饱满刚猛,烟香醇和优雅,被知名茶人黄刚称之为男人的茶,另有外号“普洱茶里的屠龙刀”。 最初的8853有三个不同版本,分别是厚纸红点版、厚纸版、薄纸版三种包装。 最早的红点版是因为当年的包装印刷出错,用红色油墨掩盖错误的部分,反而成了一个有趣的标记。 三款版本的用料口感都是不同的,厚纸的滋味优于薄纸。其次,
  • 76
    写这篇文章,首先想到的是卖酒的广告词:劲酒虽好不要贪杯。换到普洱茶上面,这种说辞同样适用, 由此就引发了今天的话题,我们究竟要怎样喝茶才能有益健康。 什么,喝茶喝不对了还会对身体有害?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确实是这样的。只要是茶叶,其内部含有的大量的茶碱,咖啡碱,可可碱、丹宁等众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适当摄入的情况下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同样,无论是任何一款茶类。再好的东西长期大量摄入过量反而有损
    之之了... 10-27
  • 33
    普洱方茶是一款很有趣的产品,从70年代生产至2000年后一直都有生产,其中以90年代的“九二方砖”更被众人知晓,大益茶厂更是在2011年生产了一款名为九二方砖的茶品用以纪念。 今天开的是80年代偏早期的方茶,在当年和7532都是被定位为高档产品,打开包装盒,茶砖跟盒子上都贴有藏家自己贴的“方茶”字样的椭圆标,一侧印有100克,而非92方砖的100公分。相比九二方砖,它的背面还多了孔雀之乡的图案,也被市场称之为孔雀之乡茶砖。 外有一层
    Afcopper 7-3
  • 1174
    男人至S是少年,六一将至在此好时光里…派茶,祝各位关吧茶友2023从此开始否极泰来!废话不说,开始: 99楼、299、499楼,每位关注关吧的茶友都可以每包心意不少于8款,包括不限于各大茶厂标杆茶(如图)。 399,699,999楼,每位关注我的茶友都可以每包心意不少于10款,包括不限于各大茶厂标杆茶(如图)。 每个ID只发一份,假如同一位茶友重复中楼,顺延至N+100楼(比如699楼重复ID了就顺延至799)
  • 13
    所谓的茶友群,其实大部分就是类似传销组织的洗脑群,其常见套路有: 1.群里那几个跳的最厉害的,经常吹水的,都是卖茶的,其实一般没几个人聊天,可以想象,如果互不认识,谁TM天天跟你吹水啊,还天天叫你喝茶买茶,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会有那么几个人不常冒泡的回几句,但也仅仅是谈论个人喝茶口感的,倒是个茶友,但其实大部分的“人头”,都是自己人对自己人说话,也就是所谓“小号”,这就是常常调侃的群里300人,299都是等着那个1
  • 38
    提起8582,它是很多老茶友为之痴迷的80年代经典产品,没有之一。在8582之前,勐海茶厂也有一款粗支大叶的产品,即是70年代的大叶青饼。到80年代中期,由香港南天贸易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以及收集了大量的老茶【众多早期号级茶】品偿后,对饼茶的用料進行深层分析,听取了若干老茶庄的意见,将其提供给勐海茶厂参考,刻意提出要加入一些粗壮的茶青拼配其中,当时邹炳良先生每次寄十几款样板到南天公司,南天与张忠先生反复试着去,将
  • 53
    70年代下关中茶简体饼 存世能喝到的最早的下关饼茶 果香、梅子香、脂粉香交织 杯香浓郁 普洱茶应该是唯一能通过花💰购买到时间的消耗品了,人与茶的奇妙,人与时间的奇妙,世间种种不过如此
  • 56
    找师傅蹭茶 有好茶喝,对于爱茶人而言,真的很幸福
    明月乘风 11-13
  • 113
    成也贴吧,败也贴吧。因为贴吧让我避开了好多坑,也因为贴吧让我一直对大益有偏见,觉得大益就是金融茶,普洱市场就是因为大益才涨的疯狂。所以从2017到2022,只喝了几款大益茶(2008的大益春水,虽然有浮云推荐,但也没喝出惊艳;203、205的7542号称502后前几的存在,除了协调性还好,也没啥特殊的;901的7542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但1000一饼让习惯了下关价格体系的我难以接受)。2022年下半年,很偶然的机会680一饼买了大益13年早春乔木,800一饼买
  • 64
    最早接触普洱是2013年在一个朋友家里喝2005年澜沧茶厂(非我们熟知的澜沧古茶厂)的紫芽茶,那时听着故事,喝着陈了8年的茶,心向往之。然后双11在淘宝上花了49.9买了饼07年兴隆茶厂的,喝后满嘴苦涩没啥愉悦感,再加上当时工作较忙,也就暂时放下了对普洱茶的探索。 一晃到了2017年,人闲下来就想折腾点啥,然后在双11按淘宝的排名,买了几十饼宫明、大益旗舰店的7542和7572,亿品贤、龙润(除了几饼大益,其它全学费)。哎,那时没逛普洱茶
  • 39
    作为号级茶的入门款,天信号的价格不贵,入门难度低,是接触早期号级茶距离大众最近的一款茶。 这款茶选自凤庆地区大叶种茶为原料压制,有别于其他号级茶的用料和风格,被称之为“凤庆三杰”之一。 经过70多年的陈化,茶汤入口依然有着明显的苦底,让人喝起来印象深刻,其老味十足,性格突出,非常出彩的彰显了号级茶的应有表现。 昨天新开的这饼仓储非常优秀,天信号的原料相对比较粗犷,外观看起来粗枝老叶,没有内飞,被我们戏称
    餐霞客 5-10
  • 93
    接触普洱比较久的茶友们应该都还记得,07年央视有过一期轰轰烈烈的“百年宋聘号”官司。主角就是今天这款茶,实际年份是解放后1960年代的茶,当年是被当做百年号级茶成交的。 今天拆一饼,茶汤有着非常浓郁的印级茶的香气,跟百年号级茶还是能够明显喝的出差距的,茶汤的药香、杯底的奶香非常有意思,能接触这类茶品的朋友应该更能体会到期间的乐趣
  • 31
    劳动节就要开个过期粗茶乙沱。条索乌黑油亮。 气温22度,湿度61%体感舒服。洗茶自来水,后面开泡农夫山泉。 开袋拿出直接开翘。开水洗茶两道。湿醒10来分钟。 Ft特有的烟香舒服。带有老下关味。陈味不显。无酸味,无苦涩,转化已经很好,甜润出现,茶汤红润干净,回甘不错,有润感,有轻微喉韵,喝后整个口腔很长一段时间都很舒服,耐泡度高10几道水依然茶味很浓,特有烟香到最后15道水。 估计醒个一两个月会有更佳表现。
  • 54
    哈哈哈纯捡漏的一饼,这茶刚出的时候和勐海孔雀有一拼,先跌破,后疯涨,口碑倒是一直不错。 筶一哈儿。 先说结论:徐娘风韵茶,有滋有味,不遮不掩,具有平衡感的高端入门🍵
    Rosetong888 11-18
  • 84
    上市很多人调侃说是买铁盒送销法,当时还在二手街收过铁盒,幸好没收到,才一年多时间铁盒就已锈迹斑斑。这个茶之前喝得不少,这次用盖碗试试。干茶木质味浓郁,略有老感。
  • 61
    闲聊几句,供新人参考,如有违规,麻烦吧主删帖。 茶叶价格有波动,茶友们买入价格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比如一款茶几年前低位200元买的,现在市场价格2000,要求他不赚钱赔钱出,可能吗? 比如一款茶之前高位2000买的,现在市场价500,他赔200,1800出,这就不黑吗? 茶叶品相有好有坏,用烂仓、碎品与好品相的比价格,这合理吗? 二手街是吧友互通有无的好渠道,我觉得其价格明显低于当前市场价格就好,没必要纠结卖家之前多少钱买的。 理性
    牛牛7520 5-22
  • 76
    第一次二手街去点个人库存有感而发 1.二手街卖货绝对不能卖贩子,一定要分清贩子。 2.签收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请当面签收或者录个开箱视频。 800卖个橡筋,有人找那就卖了,一直没想着注意对方在卖什么。 直到对方签收后,无当面签收要求放丰巢。发了张茶叶背面图,说茶叶碎了一半都起了个鼓包,要退。我顺丰包了三层外面还有一个盒子,这得多暴力运输才有这效果,盒子不变形? 这才去看了下对方再卖什么,这就有意思了卖了几个橡
    大渔2000 5-24
  • 42
    陈升福元昌:1879 22蓝票 20紫票 室温:30度。湿度:70 茶具:自慢堂玻璃盖碗 / 思婷壶 / 日本天目盏 投茶量1/2量:4g(茶样关系另外现在我强制自己喝得淡下来) 注水方式: 石昆牧式注水 洗茶一道闷醒3-5分钟 这里说明一下这三款都分别用盖碗和壶泡过两次 这里不做详细的解析茶汤而是根据自己观感喜好写写自己对这个品牌茶的一点想法描述。 对于这个品牌不太关注但是陈升@福元昌两位老板在勐海还是挺有名记得去了3次游玩,有一次南糯那边有村寨
  • 184
    集中记录一些自己品饮熟茶的感受,友好交流。
    副负lq 6-10
  • 39
    压制松紧适中,干茶带有蜜香,沸水洗茶两遍,出汤汤色深黄,入口汤感单薄,茶汤甘甜清冽,滋味涩重化慢,却胜回味甘甜,标准易武甜度,裹挟蜜韵在口,此茶工艺正统,料廉拼配得当。这个茶还是不错的,茶香自然回归正统,虽无烟,但清香气不差,回味蜜甜是此茶优点,涩感虽重,但假以时日,易武特征会全部显露,虽然现喝意义不大,但该茶15年后将是一款很不错的中期口粮易武,值得期待。满分推荐!
  • 32
    昌泰的茶系列太多,品种更多!老茶友都知道昌泰有些2006年的茶现在还卖大几十元,当然品质就不多说。这片06年昌泰号极品是昨天在万江茶叶市场一商家推荐,无烟香,但汤甜味醇,甜顺,感觉不出有什么杂乱感,估计就是当年的单一山头茶! 现在都流行烟香,跟风的人也不少…但烟香的茶有一个特点是冷饮非常难入口,就像被氧化了的液体,有股不讨好的味道。但是,像昌泰这些类柔甜风格的茶,热饮冷饮本人均能感受到愉悦感! 本贴纯发表个
  • 574
    开个小贴记录下喝过的那些易武。
  • 60
    如果说勐海茶厂改制后05年是个分水岭,那么下关茶厂就是2003年。 03年关姐出过几款比较受推崇的生普,有03小飞,03小铁饼,03小白砖,03红眼特沱等等…当然飞台公司功不可没。 今天开的是03年飞台的绿盒甲沱,也是今天才到货(昨晚下单购买)。我这个喜欢说“故事”,爱听的可看下去,以为是广告的可移步,再就不要问我渠道,我是凭经验上网买的。 这沱是上周和一个贴吧认识的茶友聊天时想起来的,本人一直都没真正拥有过这沱(2017年广州
    AR886X 11-13
  • 143
    喝普洱5年,也做了下关贴吧的常客5年,虽然基本不发言,但是还是经常性的过来看看。很喜欢这边的气氛,通过贴吧也了解了很多普洱茶的信息,下关贴吧是实实在在帮助我成长的地方。 进去看到很多关于茶气的讨论文章,有些也起了一些争执,在这里写下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与感受,希望能帮贴吧吧友对茶气理解有所帮助,对于认为没有茶气的朋友,此文就当博大家一笑了。 因不想影响他人生活,文中的人名用代号代替。不想推荐茶,文中的茶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茶友

目录: 烟酒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