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吧
关注: 255 贴子: 2,799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吧为您服务

  • 目录:
  • 疾病治疗
  • 0
    不少宝宝都出现过热性惊厥的现象,有些宝宝甚至一发烧就抽搐,家长十分担心。在临床上,很多小儿癫痫患者的过往病史中都有高热发烧这一病史,因此很多家长都会产生疑惑,小儿热性惊厥是否会诱发癫痫。 很多家长常常会将高热惊厥和癫痫两件事相混淆。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反复、异常放电引起的惊厥发作。而高热惊厥并不一定是癫痫,但有些(2%〜10%)高热惊厥的儿童可能会发生癫痫。 如果宝宝在发病前有发育迟缓或者神经系统异常,或者发生
  • 0
    “心眼真多!”常被形容某人想得多或有心机,然而有一些人其实真的比正常人多长了一个“心眼”。这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风险,如反复脑梗、偏头痛等。 这个“心眼”用医学术语来解释就是卵圆孔,它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房之间的间隔,逐渐相对生长以隔断两个心房,但并不完全粘连融合,留下的小裂隙就称为卵圆孔。 虽然这个“心眼”实际上指的是心脏上的,但很多症状却是通过“头”部症状表现出来的。比如,很多人
  • 0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那么几次头痛。当然,大部分头痛仅仅是头痛而已,没有严重后果。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感觉像快要爆炸无法忍受时,可要当心了,很有可能是脑内动脉瘤破裂所致,严重的话可危及生命。 “首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60%,三次出血几乎100%死亡。”席刚明教授指出,动脉瘤破裂的直接结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部或颈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其死亡率、病残率极高
  • 0
    全民营养周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重要措施。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八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确定每年的5月第三周为“全民营养周”。今年5月12-18日是第十届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等,主要来源于烹调油和畜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膳食总脂肪人均摄入量为79.
  • 0
    根据《中华词库》(2019年7月)对“脑子进水”解释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形容某个人的头脑有问题。在北方地区人们都用“脑子进水”来形容某个人的头脑有问题,也可以表示当某个人提出很新奇古怪的问题时你很反对,不接受。 而“脑子进水”在医学上称为——脑积水。 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因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及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其常见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
  • 0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受损后,引发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引发癫痫的因素比较多,通常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种:   原发性癫痫比较难治,因其病因不明,无法做到病因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时间会比较长;   继发性癫痫性通常是外伤、感染、中毒、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需要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因此,在治疗癫痫时要区别对待,
  • 0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出现过“流鼻血、鼻塞、头痛”的症状,一般都会认为是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很少会重视。但倘若这些症状长时间、反复出现时,那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鼻咽癌早期的征兆。 鼻咽癌是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早期临床常以涕中带血、鼻塞、头痛、耳闷堵感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为首发症状,但由于人们对鼻咽癌重视不够,而易延误治疗。
  • 0
    垂体腺瘤卒中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死而导致头痛、视力下降、眼肌麻痹和意识状态改变以及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的一种相对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各异,与其他颅内疾病相似,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如果延误治疗,患者将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可因肿瘤的扩展方向、出血速度、出血量、压迫周围神经的程度及垂体破坏多少,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有下述几个方面: 肿瘤扩大产生的压迫
  • 0
    发呆、愣神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正常情况下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对于有自控能力强的成人,发呆是一种休息和调节,但如果儿童经常性地发呆、愣神的话,家长可要注意了,要仔细观察区分是走神性发呆还是失神性发呆,因为后者可能是癫痫失神发作的表现。 失神发作是一种非惊厥性的癫痫发作,临床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正在进行的自主性活动及语言停止,双眼茫然凝视,表情呆滞,一般不跌倒。发作持续
  • 0
    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宝爸宝妈,总会遇到宝宝的各种健康问题,诸如发烧、感冒、咳嗽、拉肚子、呕吐等,其中宝宝突然出现的惊厥症状,则是众多症状中很紧急、很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一种症状。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 惊厥中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不少宝
  • 0
    睡前爱玩手机,一不留神已过凌晨1:00 通宵追剧越看越精神,可第二天却无精打采 总是担心业绩和还房贷,一到晚上就睡不着 爱喝咖啡和品茶,睡时转辗反侧难入眠 ……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眠大军”,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生活饮食的不规律、各种压力的纷沓而至、以及身体疾病的侵袭,是引起成年人失眠的最主要的几个因素,但很多人对自己失眠的问题不够重视,直到出现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疾病时,才开始关注
  • 0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而预防中风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控制高血压,在高血压治疗中除了常规服用降压药物之外,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低盐饮食,控制盐(钠)的摄入。 前不久,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一篇论文显示,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风。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同时,中国男性的中风发病风险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过了41%。研究发现
  • 0
    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是我国常见癌症。 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科学防癌”。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全过程,倡导健康生活
  • 0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说话看似很简单,但是说话是如此平常以至于人们忽略了说话的重要性和人为什么会说话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能说话?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人们普遍认为,人能说话,原因在于舌头。舌头功能正常,人就能说话;舌头出故障,说话就费劲。 大约在1770年,西方医学研究者约翰·格斯纳(Johann Gesner)指出,有些人说不出话是因为他们的脑子出了故障,而故障是脑部疾病导致的。 关于人
  • 0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眼下,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演变成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大战”,引起众多家长共鸣。 有网友分享了各种经历: A家长:“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好奇的心激动地跳跃起来,急忙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氛地喊到:‘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B家长:“找到组织了!!感动!!每次
  • 0
    垂体卒中是指垂体腺瘤突发出血性梗死,肿瘤内的压力突然增加,可以造成视神经的机械性受压及海绵窦内结构的受累,垂体卒中的血肿腔一般局限在肿瘤内,有时血液会进入蛛网膜下腔。伴有明显鞍上生长的肿瘤发生卒中,可能引发梗阻性脑积水。卒中会带来腺体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垂体机能低下。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头痛、脑膜刺激征、视力障碍、眼肌麻痹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垂体腺瘤卒中是因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死而导
  • 0
    有一种疾病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该疾病的大军,这种疾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脑中风,其学名为脑卒中。 根据世界权威期刊《柳叶刀》数据统计显示:脑中风已经成为中国人第一大死亡原因,且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死亡率,而让大家非常忌惮。倘若家里有一个人不幸突发脑中风,整个家庭都将会遭受重大的打击,而作为家属,在120急救尚未到达的情
  • 0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资料来源:《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之一。其典型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症状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下肢震颤。 特
  • 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以饮食文化为代表,“酒”已成为各种社交活动、宴席聚会的主角,“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闷”、“桌上有酒,越喝越有”,不管是同事请客、朋友聚餐,还是亲友相聚,都是“干、干、干”,殊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频繁的喝酒应酬,会给五脏,特别是肝胆、肠胃及心脑血管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是长期过量饮酒,会埋下很大的健康隐患,特别是部分疾病患者不适合喝酒,容易加重病情,严重时还会危
  • 0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在中国仍是位列第一的死亡病因;脑卒中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在中国所有脑卒中患者中,40岁~64岁的中年患者占近50%;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岁~64岁的人群占比超过60%。在医院,40岁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变得屡见不鲜。说明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年人的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已经与老年人相当,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加之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较少参加
  • 0
    “吃东西总咬到舌头,是因为嘴巴馋了,吃点肉自然就会好。” 其实不然,常咬着舌头要警惕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初只是出现爱咬舌头、精细动作差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十分隐蔽。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也被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梗死里症状较轻的一种类型,约占脑梗死的20%-30%。
  • 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澎湃政务公众号2022年9月刊载的一项研究表明,8.8%的PD患者存在明确的营养不良,35.3%的PD患者有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而营养不良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增加老年“帕友”危重并发症和临床不良结
  • 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许多人每年都会定期体检,以便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但仍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健康意识淡薄,一提到体检就觉得乱花钱、没必要,直到真的生病了,才肯去医院检查,57岁的管先生(化名)就属于后者。 “在工作单位我们每年都会定期体检一次,而父母却很少去医院体检,除非是病了才肯去医院。近两年岳父常常感觉四肢乏力、手脚紧绷,我和妻子因此常常劝他去医院检查,但他老说乱
  • 0
    临床上,碰到高度可疑脑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的病人,医生都会建议做一个DSA检查。但不少患者不理解:“我都做了CT、MRA,还不能确诊吗?为什么医生还要我再做DSA检查呢?或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我做DSA检查呢?” 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必须依据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早前,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有限,但是随着上个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
  • 0
    走路不稳、生活能力下降、容易忘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器官逐渐退化,很多人年纪大了以后,会出现貌似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情况。其实,有些老人犯迷糊未必是患上老年痴呆症,有可能是脑子里进多了“水”。 因为正常颅压脑积水引发的病症中就有失智、痴呆、尿失禁等,由于大众对疾病和病症的认识不全面,很容易就想当然地把这些病症与老年痴呆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正常压力脑积水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
  • 0
    江南梅雨季,天气阴晴不定,降水连绵不断,空气湿度增大、气压降低。这种闷热、潮湿的天气不仅容易诱发冠心病,原本有冠心病的患者,亦会觉得这段时间血压波动较大,胸闷、胸痛、心慌发作。 如果将大脑比作人体的“司令部”,那心脏就是生命的“发动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的心脏病类型中,冠心病因发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1100万,且发病率和
  • 0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 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共识指出
  • 0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以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除了运动功能障碍外,还存在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等非运动症状。其中,睡眠障碍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最为常见。援引《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管理推荐——专家共识》中的统计数据:在世界范围内,PD患者有40%—98%存在睡眠障碍;在我国,这个比例是47.66%—87.10%。 ,早先,人们对帕金森病的了解多是行动迟
  • 0
    对老年性疾病,大家比较熟知的是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病)等相关疾病,但是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却往往重视不够,容易贻误病情,导致疾病加重。那么,当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须警惕帕金森病来袭? 帕金森病又称原发性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一种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率约20/10万,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约1.7%,55岁以上老人约有170万患者
  • 0
    在日常生活中,“手抖” 这种现象在老年人身上最为常见,尤其是患有帕金森相关疾病的老人,因此,当老人突然出现“手抖”这种症状,就会很容易和帕金森病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引起手抖的原因很多,帕金森病只是其中一种,如果发现自己出现手抖的情况,不要过度紧张,鉴别诊断是关键,并应及时去有能力诊治的医院进行诊治。 手抖又叫震颤,其常见临床类型主要有四种 在医学术语中手抖(肢体的抖动)被称为“震颤”。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
  • 2
    申请人:@小蓝天天见 申请感言:申请成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吧吧主,愿为贴吧正规发展尽力!
    粥文王 3-31
  • 0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植物状态患者(又称:“植物人”)数量已超过100万人,每年以7-10万人的速度递增,且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年发病率为25/10万,脑外伤引起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病率为4/100万,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使整个家庭和社会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而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不但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再次威胁生命,因此,如何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已成为很多神经外科专家研究与治疗的重
  • 0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目前,我国脑卒中每年死亡165万人,现存脑卒中病人700多万,发病率每年上升8.7%。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残疾病,在我国已经跃居首位。特别是脑动脉瘤,属于
  • 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无意间被硬物撞击到头部,刚开始也许没有什么明显不良反应,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此时就要当心了,也许“硬膜下血肿”已经找上门来了。 提到“脑出血”,大家应不感到陌生,对其危害性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硬膜下血肿”可能就不熟悉了。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
  • 0
    “抖不停,不停抖”——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帕金森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手抖”,甚至有人将这种疾病称为“抖抖病”,下意识地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就是“抖”。那么,患上帕金森病就一定会“抖”吗? 目前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病变引起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的,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50万名,每年新增病
  • 0
    垂体卒中是指垂体腺瘤突发出血性梗死,肿瘤内的压力突然增加,可以造成视神经的机械性受压及海绵窦内结构的受累,垂体卒中的血肿腔一般局限在肿瘤内,有时血液会进入蛛网膜下腔。伴有明显鞍上生长的肿瘤发生卒中,可能引发梗阻性脑积水。卒中会带来腺体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垂体机能低下。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头痛、脑膜刺激征、视力障碍、眼肌麻痹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视物模糊、看东西重影……出现这些视力问题时
  • 0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意盎然。然而,对于罹患三叉神经痛的人群来说,“春风拂面”可能并不美好,甚至会引起病情反复加重,痛苦不堪。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公众号齐鲁壹点2023年7月13日报道,69岁的陈女士是东营人,五年前,她的左侧面部、牙龈、舌头出现闪电痛、刺痛等症状,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每天吃止疼药缓解。2023年春天,她的病情突然加重,一阵小风吹
  • 0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 )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卒中的发病人数正在持续增加,且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
  • 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脑卒中(俗称:中风)好像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然而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近来,世界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在中国仍是位列第一的死亡病因;脑卒中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在中国所有脑卒中患者中,40岁~64岁的中年患者占近50%;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岁~64岁的人群占比超过60%;40岁以下的脑卒中患者也是屡见不鲜,说明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脑卒中 (Brain Stroke) 俗称中
  • 0
    世界睡眠日 翻来覆去睡不着 半夜总是醒来再也睡不着 明明感觉已经睡了白天仍精神不济 睡不好记忆力越来越差 ......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旨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 2024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 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环境噪声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人面临睡眠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
  • 0
      脑转移瘤又称为颅内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顾名思义,这种脑肿瘤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40%。以肺癌脑转移最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 通常情况下,一旦发现癌症脑转移,不管原发癌症是什么种类,临床上即基本判定患者已经进入临床终末期。相比于发生于其他器官的转移瘤,脑转移瘤的进展速度快,致死率很高。相关研究数据指出,脑转移瘤患者
  • 0
      脑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脑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诊疗难度较大的疾病之一。据柳叶刀子刊《神经病学》(Neurology)研究文章显示,全球较大规模脑肿瘤统计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脑肿瘤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双双位居第一,脑肿瘤防治任重道远。(来源:《科技日报》) 脑瘤是大众对于颅内肿瘤的俗称。颅内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脑膜、生殖细胞、外周神经等的原发性肿瘤以及自其他系统颅内
  • 0
    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专家提醒,耳石症是一种高发而不被人知晓的眩晕症。发生眩晕别乱治,要尽早就诊排查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
  • 1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第一大原因。最新发表于《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期刊的学术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Stroke in the Us population: evidence from NHANES 1999-2018》指出,由饮食导致的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 《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收录于SCI数据库,2023年IF(影响因子)为4.5。该期刊致力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和疾病的环境、行为和职业相关性,以及卫生政策、实践和干预措施对
  • 0
    生活中,一些人偶尔会有“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奇怪表情,而当事人却并非刻意为之。然而,当他总是不自觉地、频繁地“做”这种表情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面肌痉挛,应及时就医检查。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由于其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故又称为半面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面肌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